
“十五五”谋划300个高品质住宅项目,推进35个老旧厂区园区改造升级,贯通200公里绿廊步道股票配资导航网,建设100个以上社区花园和活动场地……
“2.0版”烟台长啥样?11月14日下午,烟台全市城市工作会议,描绘了烟台未来城市建设的新蓝图。
在“十四五”收官、“十五五”启航的关键时期,烟台将锚定“打造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和建设环渤海地区中心城市”总体目标,统筹推进城市体系优化、创新驱动、绿色转型、有机更新、品质提升、文脉赓续与智慧治理,明确到2030年实现城市格局优化、动能增强、绿色转型、韧性提升、环境改善、文化彰显、治理精细的发展愿景,走出一条具有烟台特色的城市内涵式发展道路。
“2.0版”新烟台,要让百姓住得更舒心
近年来,烟台市出台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意见,印发高品质住宅开发建设实施方案,推动“好房子”建设成体系、供给上规模,各项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。未来的城市建设,烟台将始终坚守人民城市之本,把人民安居宜居放在首位。
把“好房子”建设作为主攻方向,深入实施房屋品质提升工程,“十五五”谋划300个高品质住宅项目,打造“好房子·烟台造”品牌。搭建住房租售服务平台,加快构建梯次住房保障体系。
把“老房子”提质作为重要阵地,推动存量住房以旧换新,系统推进老旧住宅和老旧小区更新改造,探索推行危旧房原拆原建,完成300万平方米既有建筑节能改造、36万户非直供电改造、98个配套不完善小区集中整治,更新加装2800部住宅电梯,稳妥推进48个条件成熟的城中村改造;深化房屋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制度国家试点,创出更多“烟台经验”。
把“好服务”提升作为关键举措,聚焦“四好”建设,优化教育、医疗、文体等资源片区统筹,实施体育公园改造等40个重大公共服务项目;高质量推进完整社区建设,配齐“一老一小”等15项嵌入式服务设施,打造“5分钟”和“15分钟”生活圈。实施物业服务质量提升行动,因地制宜推广“信托制”物业服务模式,共建共治“幸福家园”。
“2.0版”新烟台,向上生长劲儿更足
为进一步激活城市生长之力,烟台将统筹城市更新八项工作,增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韧性和活力。
聚力片区综合更新,结合老街区改造、老港区转型、老工业区升级,统筹推进总投资2000亿元的7个片区、600个项目建设,盘活闲置和低效利用的土地、厂房、楼宇等存量资源,大力发展都市工业、未来产业和服务业,推动形成“人产城”深度融合、精明增长的发展生态。
聚力基础设施升级,加大疏堵保畅力度,拉开快速路网体系,实施观海路、机场路等主线连续流改造,聚焦夹河、市域铁路等关键截面打通70条跨区路、堵点路、断头路;更新改造300公里以上老旧管网,建成10年以上道路应修尽修;系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,中心城区建成区达标面积达到80%以上。
聚力“新城建”赋能,建强“城市大脑”和应用平台,实施城市生命线、智能交通感知、智慧停车充电等5大工程,推进城市运行“一网统管”和公共服务“一网通办”,让城市更聪明。
聚力历史文化遗产活化利用,推动8个历史文化街区、155栋历史建筑有机更新,推进35个老旧厂区园区“工改文”“工改商”“工改博”,赓续弘扬“品重烟台”城市文脉。
“2.0版”新烟台,要推动全面绿色转型
11月15日,海阳步入第七个核能供暖季。过往六个冬天,来自海阳核电的这缕“核能暖流”已累计输送热量1432万吉焦,节约原煤约129万吨,有效减排236万吨二氧化碳、1.5万吨二氧化硫和1.4万吨氮氧化物。
烟台将绿色低碳理念融入城市建设全领域,以生态底色提升示范城市内涵,推动能源、产业、生活、城市全面绿色低碳转型,建设核电、风电、光伏、LNG四大千万级清洁能源基地。
建设山海公园城市,高品质建设大南山城市中央山体公园和滨海一线文旅设施,贯通200公里绿廊步道,利用边角地带建设100个以上社区花园和活动场地,擦亮“国际花园城市”金字招牌。
建设绿色低碳示范城区,部省共建夹河·幸福新城,推进双碳科普馆等标杆项目,集中连片建设一批零碳楼宇、零碳园区零碳社区,打造零碳建设示范样板。
建强绿色建造全链条,深化绿色低碳城市试点,到2030年新增绿色建筑4000万平方米以上,以绿色建造的硬实力助力全面建成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。
一系列城市建设成就和未来规划的背后,是城市发展模式的重新定位——“城市建设”向“城市更新”转变,“投资于物”向“投资于物和投资于人紧密结合”转变。日前,市住房城市建设局牵头起草了《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(讨论稿)》,目前正在广泛征求意见。一个“2.0”版的新烟台,正呼之欲出。
(大众新闻记者 董卿 从春龙)
熊猫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